1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,秦咸阳城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,秦咸阳城遗址北区的整体布局面貌逐渐明朗,其宫、署、郭分列。府库建筑所在官署区的确认,解决了咸阳城“北宫”中宫、署关系。
秦咸阳城遗址以渭水为界,分为南、北两区。按照遗存分布情况,已明确北区的三大功能区:宫殿与官署区、郭区、陵与墓葬区。
据介绍,宫殿与官署区新确认其位于渭河第二级阶地北部,建筑分布密集,现存面积约500万平方米。其中,西部是230万平方米的官署手工业制作、管理及府库区。调查制骨遗存一处,揭露曲尺形府库建筑一座。采集和发掘出土了制骨遗物、陶模,内容为“北宫乐府”“五音”的刻文石编磬等大量遗物,获得了制骨生产工艺及北宫乐府所在、府库修建及使用、消防、损毁等各环节的资料,明确了原料供给、产品类型、消费群体、分工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内容,初步缀合出由点到面的信息链。宫区居中位置是以六号高台基址为主的建筑群,单体高台顶部复原面积约1000平方米,具备政务大殿的条件。六号高台以北不足500米处,新发现5000平方米的手工业遗存,出土制作石甲胄的遗物,与秦始皇陵陪葬坑所见可比对。
以往认为秦咸阳城西南部有面积约75万平方米的制陶手工业作坊区。目前重新划定该区范围北至第二级阶地南缘,南至今渭河南岸,面积近960万平方米,超过原定范围的近12倍,约为宫殿官署区面积的2倍。其中不仅有南北向道路多条,还出土了大量制骨、制石、冶炼遗存及六国货币,是多产业制作和商业综合区,具有郭区的性质。重要的是,该区与官署区在手工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。郭区产品多为平民用具、加工初级原料;而官署区产品精致化、等级高、不见原料初级处理环节;这说明二区之间存在原料供应关系,城市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化,体现了东周以后郭区从筑城以民的防御功能到经济功能的转化。
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、秦都咸阳城大遗址项目领队许卫红表示,通过近年的工作,秦咸阳城遗址北区的整体布局面貌逐渐明朗,其宫、署、郭分列,利用人工沟结合河流、台塬等自然环境,勾勒界域和功能区,尤其是府库建筑所在官署区的确认,解决了咸阳城“北宫”中宫、署关系;而石甲胄制作点、郭区功能的确定,有助于了解咸阳城与秦始皇陵之关系,说明在秦统一后,渭北区的城市功能整体开始转变,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少府、内史等机构的经济管理功能。